常常聽說感冒需要補充電解質飲料,到底是真的需要還是迷思呢?如果是真的,又要怎麼補充才對呢?還有甚麼特殊狀況需要補充電解質飲料嗎?就讓營養師團隊來為您一一破解迷思吧!
感冒需要補充電解質飲料?
感冒後會出現許多症狀,舉凡咳嗽、流鼻水、鼻塞、喉嚨痛、拉肚子甚至是發燒等症狀都有可能會出現,如果只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出現,是不需要補充電解質飲料的,補充太多還可能會造成糖分及鹽分過度的攝取。但如果有持續拉肚子造成水分流失或是發燒並造成出汗的情況,就需要注意身體中電解質的平衡。此時如果只有大量補充開水,容易使得體內鈉、鉀離子濃度變低,造成電解質不平衡,因此應該將開水換成補充電解質飲料才能有效補足身體的渴!
電解質飲料真正的補充時機
除了上述的感冒拉肚子及發燒可以補充電解質飲料外,也有另一個最常補充電解質飲料的時間點。那就是在大量運動後也應該要補充電解質飲料,而大量運動的定義為運動超過一小時且有明顯的喘與流汗。高強度的運動後體內常常會流失許多水分及電解質,適度補充電解質飲料不但可以補足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,也可以緩解身體的疲勞;不過如果只是輕度的運動或是未流失電解質的情況下,將電解質飲料當作日常補充可能會攝取過多的鹽及糖,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。
電解質飲料該怎麼補充?
如果是因為感冒造成的拉肚子及發燒,可以每天增加500 c.c.的水分或電解質飲料的補充即可。而根據衛福部國建署的建議在大量運動後,男生建議補充600 c.c.的電解質飲料,女生則建議補充400 c.c.的電解質飲料,且以每15-20分鐘補充一次為頻率。補充適當的電解質飲料,不僅可以增加運動表現的效果,還可以緩解運動中的疲勞,是十分適合高強度運動期間補充的液體。
電解質在體內的存在過多與過少都不適合,電解質過多會造成腎臟的負荷,過少時也會造成體液的不平衡。在一般狀況下,聰明的身體會自行幫助我們調節體內的電解質,所以平時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飲料,唯有在發生上述的特殊狀況下再進行補充便可以了。